吳琪等7人加盟麥時惠連鎖超市,因其承諾與現實不符起糾紛
  便利店加盟商吳琪拿著與麥時惠公司簽訂的合同向重慶晨報記者介紹情況。
  重慶晨報記者
  王海 攝
  請你來算賬
  貨品的毛利潤
  (營業額12萬元×貨品毛利率25%)
  4500元
  配送費
  -
  -
  管理費用
  (營業額×貨品毛利率×20%)
  -
  運營費用
  (報損費、房租、水電和人工費共16200元)
  =
  ?
  一個糊塗賬,害苦了正在創業的吳琪?
  去年9月28日,21歲的吳琪投資近20萬元(加盟費3萬元、保證金10萬元、貨款6萬元、培訓費4000元)加盟一家麥時惠24小時連鎖超市。跟很多連鎖超市一樣,店鋪由公司統一送貨,每天的經營款都要以現金方式打入合同所要求的指定私人賬戶,並上交打款憑條,月底,公司再把純利潤打到卡上。
  按照市場部人員當時的說法,貨品的毛利率承諾是25%-30%,加盟商每月的利潤是“貨品的毛利潤減去4500元配送費、管理費用(營業額×貨品毛利率×20%)和運營費用(報損費、房租、水電和人工費)”,假設營業額為12萬元,毛利率承諾是25%,運營費用產生1萬6千元,那麼店主這個月的純收入至少也有3300元。
  開業後,店鋪因為緊鄰磁器口和學校,游客和學生成了主要購買人群,生意相當火爆,第一個月下來,營業額接近12萬元。
  “跟預期差不多,除開運營費用,應該進賬兩萬元左右吧。”吳琪對小超市的未來充滿信心,以為這次投資會為她蓄滿第一桶金,但當她看到公司匯到她賬上的款項後,她驚獃了。
  “只有1.2萬元左右。”這可比預期少太多。更讓吳琪欲哭無淚的是,自己辛苦一個月下來,當支付完5000元的房租費、1萬元的人工費、1000元的水電費、200元的報損費後,吳琪不僅沒有賺錢,反而虧了近5000元。
  這是怎麼回事?
  吳琪登錄公司後臺系統,在查找過去經營額的報表時,竟發現了貓膩———進貨價格比外面高很多。比如,一個品牌的礦泉水,外面進貨價是0.8元/瓶,而公司提供的貨品價格卻是1.2元/瓶,“雖然單看幾角錢,但是數量一多,品種一多,費用自然就高上去了。”
  吳琪回憶,在簽合同前,他們因為無法登錄公司後臺網,關於利潤和進貨價格等問題,只有詢問工作人員。公司方打印了一張2013年8月份的營業額報表,並承諾:“進貨的價格表不能透露,但絕對不比外面貴。”
  吳琪有種被騙的感覺。她認為,在簽合同前,公司是故意呈現虛假利潤報表,讓他們這些加盟商認為投資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從而跟他們簽訂合同。之後發現時,為時已晚。合同上有規定,經營時間必須為三年半,否則10萬元保證金不退還。
  跟吳琪一樣無奈的還有其他6個加盟商。昨天,在公司里,說起加盟的過程,大家的經歷都差不多。至於經營結果,也都是虧損,每月虧損在5000元左右,加起來總共虧損數額在10多萬元。
  此外,晨報記者看到吳琪手中的這張報表,上面寫明,2013年8月,吳琪所接下的那個超市當時營業額為132661元,從吳琪的手機照片可以看到,後臺顯示的實際經營額只有125464元,相差了將近7000元。也就是說,營業額也做了假,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加盟。
  公司回應>
  口頭承諾無從考證
  昨天,晨報記者找到了該公司運營部經理馮莎,對於加盟商的懷疑,她也做了答覆。首先是關於虛假的經營額報表,馮莎看了經營額報表後表示,這個經營額報表上並沒有蓋公司的印章,所以不能證明是公司出具的東西。
  其次,對於“毛利潤有25%-30%”和“進貨價格不比外面高”的承諾,她的解釋是,之前招商是公司市場部在負責,但目前已解體,已經找不到當事人來對證,所以這些口頭承諾也無從考證。
  重慶麗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塗緒提醒,加盟時,儘量把公司的口頭承諾轉化為書面承諾,而且書面承諾一定要加蓋公章,來確保它的來源,可作為以後解決糾紛時的證據。
  重慶晨報記者 王婷婷  (原標題:算好能賺3300元
她為何虧了五千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e61qeea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