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要找工作。”
  手機:請問工資要求?
  “那就3000元嘛!”
  手機屏幕馬上顯示“成都五金電器公司”、“成都建材公司”這兩行字。
  再點擊一下,手機便開始自動給公司打電話了。
  給老人配個儀器
  跌倒可通知醫院
  每年9月,一場創新盛宴就會在電子科大拉開大幕。記者看到,給老年人設計的“跌倒檢測器”和火柴盒差不多大小,可讓老年人掛在腰間。參與研發的學生唐薇擺動盒子,旁邊的手機屏幕上便顯示出一個正在走動的虛擬人像。她突然將盒子往下一壓,人像旋即倒地不起,屏幕上跳出“家中電話”和“醫院電話”兩個圖標,這時只需按住圖標,家裡人或醫院就可以接收到報警信息。
  以後測顱內壓
  或不用穿刺
  電子科大工作室負責人賴波告訴記者,學校定期請各類企事業單位來學校開講座,和學生座談,方便學生把握市場動向,及時捕捉市場空白。就在那次座談中,醫療企業就在無意中說到,當前,測顱內壓和腦血氧一般都要穿刺。正是這句話,讓工作室的同學們靈光一閃。“記得小時候查血,看到針管扎進中指時,心裡都不舒服。穿刺給病人帶來的心理壓力更甚於小針管吧!”賴波說,接下來,他們便和醫療企業合作,研發無創型的檢測儀,目前臨床試驗已近尾聲。
  新投影儀亮相
  到處可當“白板”
  電子科大銀杏林工作室負責人陳龍則是在和電子白板生產廠家的一次談話中,敏銳地察覺到當前電子白板的缺陷:“價格貴,維護成本高。”如果不要白板可不可以?他們突發奇想:如果有一款“投影儀”,可以將教室牆壁等任何平面直接變成“白板”,不就節約費用了嗎?他們隨後進行了設計。
  “有一次參加辦公文具用品展,我們將這個設備放在一個柜子底下,把柜子錶面變成了“白板”。沒想到,小朋友特別喜歡,拿著特製的電子筆,就在上面塗鴉。”這一場景激發了他們的靈感。陳龍連廣告詞都想好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亂塗亂畫了。”
  成都商報記者 王冕 攝影 王天志
  據介紹,電子科大學校教務處每年都拿出400萬,用於支持學生去實踐他們的創新想法。在“車庫咖啡”,學生們課後周末可以邊喝咖啡邊進行思想碰撞,展示室里則陳列著學生們的創意產品,常有校外技術“星探”過來挖掘這些產品的市場價值。
  成都商報訊(記者 王冕 攝影 王天志)在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已經成為每一名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學校要求,在四年裡,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修滿4個創新學分。要取得這些創新學分,他們可以選修創新課程,參加亞太機器人大賽等學術科技競賽,或乾脆自己想一個點子去付諸實踐。
  成立創新創業中心
  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中心,負責幫助學生們去孵化他們的奇思妙想。據中心主任徐科介紹,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支持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300多個。
  在徐科看來,創新,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優秀品質。“作為學校,不僅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創新,更要想辦法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和產學研相結合。”他說,所以中心會對這些金點子進行篩選,“大概有10%的創意項目能脫穎而出,進駐中心,成為獨立的工作室。”
  這些工作室不僅能獲得獨立的房間,免費的辦公設施,還能得到更多產生創意的機會。
  曾經的成都創萌工作室、如今的成都加減法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開發一款名為“幫農民工找工作”的手機應用軟件。
  “我要找工作。”公司負責人楊毅打開軟件,對著手機說,屏幕上跳出一行字:“請問工資要求多少?”“那就3000元嘛!”楊毅又說,屏幕馬上顯示出“成都五金電器公司”、“成都建材公司”這兩行字。再點擊一下,手機便開始自動給公司打電話了。
  楊毅說,這個創意也來源於市場空白。“現在是有很多招聘網站,但農民工很少用電腦。我們就發現,用便宜智能手機的農民工倒很多,所以就開發了這款軟件。現在正在研發四川話版本,讓他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徐科則告訴記者,這個創意還得到了四川省人社廳的關註,相關領導還曾來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每年出資400萬
  記者從學校瞭解到,創新創業大賽自2011年開始舉辦,參與人數逐年遞增,到2013年時已突破萬人。
  據介紹,學校教務處每年都拿出400萬,用於支持學生去實踐他們的創新想法。2010年,電子科技大學又成立了創新創業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硬、軟件環境。以硬件為例,在“車庫咖啡”,學生們課後周末可以邊喝咖啡邊進行思想碰撞,展示室里則陳列著學生們的創意產品,常有校外技術“星探”過來挖掘這些產品的市場價值。
  另外,在錦城學院機械工程系的實驗室里,4個由金屬做成的馬、羊、牛、象4個動物模型栩栩如生地安放在桌面上。機械工程系大三的艾瑞告訴記者,乏味的傳統教具零件被重新設計打磨,並被組裝成了一個個有趣味的動物形狀。細看這些動物,每一個都是由十餘零件組成,艾瑞介紹說,每一隻動物身上的零件都可以完成課程相關的全套實驗,用完之後,就可以再組合成動物的形狀。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上課趣味,使用教具也更方便。而由於馬、羊、牛、象各自身上的零件參數不同,用它們做實驗,還可以防止數據抄襲。
  川大錦城學院:
  抽簽抽到什麼
  那就設計什麼
  班中的同學們將生活常見、常用物品寫在紙上,每個人抽5個簽對物品進行功能組合。抽到哪兩種物品,就用這兩種物品推出一個發明。
  太陽與手錶的組合,能成為太陽能手錶;風扇與MP3的組合,能變成音樂電風扇;雨衣與背包的組合能成為多功能的雨衣包……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機械工程系出了個“最牛發明班”,全班33人,30人申請專利並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受理通知書。
  這個班級是學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意的一個試點班。在濃濃的創新氛圍之中,創意的萌芽落地生根,學生都沉醉在發明的世界。而“最牛發明班”火了之後,試點班的經驗開始向全系甚至全校推廣。“發明班”帶起了“發明系”,現在,整個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們已經累計申請了90餘項發明專利。對他們而言,創意就像泉水,噴涌出來之後,就源源不絕。
  鍛煉創意 學生抽簽
  在“最牛發明班”2011級機械製造專業5班中鼓勵發明和申請專利,原本是機械工程系辦公室主任但長林的個人想法。他希望這些每天和零件、圖紙打交道的學生們,能用自己的創意製造機械,進行突破創新。
  然而,創造卻是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發明什麼?怎樣生成創意?這在最初,難壞了班裡的學生。其實,創意很多時候就從生活中來。班中的同學們將生活常見、常用物品寫在紙上,每個人抽5個簽對物品進行功能組合,“發明班”最早的發明創意就是由此而來。李維抽到的簽中,有“太陽”和“手錶”,而他申請專利的創意發明就是“太陽能手錶”。把太陽能電池板製作成錶帶,為手錶提供能量。
  有創意自然需要鼓勵。針對機械製造5班的創新特色,學院將其作為了創意發明“試點班”。專門教《創意學》選修課的老師被指派手把手指導該班的學生進行發明,《創意學》選修課也成為了全班人人都修的課程。為了幫學生們順利申請到專利,老師們將專利書的寫法、專利申請的步驟通通作為必要內容教給學生。學校甚至指派專門老師去接洽專利局,在學生有了成果之時,還會親自帶著學生去跑專利局。
  全班33人 30人獲專利
  自2012年初開始,試點歷時一年,“發明班”33人中,30人拿到了個人的專利授權書。如今,“發明班”的經驗開始在機械工程系全系推廣。
  以但長林作為技術顧問,“發明班”成立了“創新突擊小組”,專門對全系同學進行創意、發明方面的指導,順便還指導專利的申請流程等。“我們要力爭全系所有班級都有國家實用發明專利”,但長林稱,目前,全系已有90餘同學申請了自己的專利。
  “但鼓勵學生創意發展,目的絕不只是申請專利”,但長林知道,培養一種創新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將想法落到實際,將專利中的發明做成實物,甚至投入使用、進入市場,更是學校正在進行的步驟。已經“提檔升級”了的“發明系”,如今已不再局限於創造“小發明”。健身器材、實驗教具、投影吊架等一批技術更為複雜、更為先進的新發明逐漸被構思出來,並且做成實物,甚至已經可以投入使用,“再下一步,我們就考慮聯繫商家,將學生的發明真正投入市場,發揮它的使用價值”。
  成都商報記者 王垚
  川大藝術學院:
  誰在通道
  砌了一堵牆?
  史上“最好耍”的作業———喊上好朋友去最愛的地方旅行,回來交一份“游記”,結果學生們把旅游中捕捉到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設計
  當很多學生還過著“上課聽理論,下課看書本”的生活時,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不能不讓人羡慕。他們即將享受到史上“最好耍”的作業———喊上好朋友,去你最愛的地方旅行,回來交一份“游記”即可。但事實上,這是一種針對創新思維的嚴肅訓練,要求學生把旅游中捕捉到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設計。而在藝術學院,自由創意的氣息無處不在,學生不僅能玩轉3D印表機,甚至為了呈現作品,還能“造”一面牆立在學院中。藝術設計系副主任周炯焱表示,在電腦、英語普及到每個學生的今天,枯燥學習對他們意義不大,尤其是對搞設計的人來說,在“玩”中迸發思維的火花更可貴。
  作業是交“游記”
  這門課叫“多元化的設計思維訓練課程”。研二男生崔珂嘉還記得4月25日第一次上課的情形,那真是“讓小伙伴都驚獃了”。授課老師不止一位,而且都不來自川大,有自由攝影師,有設計師,還有環境藝術設計的教授。聽課的學生也不分年級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共來了130多人。
  “印象最深的還是肖老師的課。”崔珂嘉口中的肖老師,是自由攝影師肖波,他是第3節課的主講。課程一開始,他就展示了一場奇幻的泰國之旅,還處處設置了懸念。“肖老師先是展示了他在泰國的很多街拍,後來又放了很多他入住曼谷W酒店的照片,問我們兩者之間有何聯繫?”學生們立刻開始頭腦風暴,細心的崔珂嘉發現,原來那些街頭的景色,正是這家酒店設計靈感的來源———街頭類似火三輪的車燈被搬到了酒店牆上,各式車燈五彩斑斕;酒店床頭的抱枕並不是中規中矩的方塊,而直接換成了一副泰拳手套……而課後的作業更讓人大跌眼鏡:本科生3人一組,研究生1人一組,來一次3天的旅行,拍下旅途中可以用做設計的元素,回來交一份“游記”。
  這是學生們鮮有接觸的思維訓練課程,看似很自由,又有內在規律可循。崔珂嘉這樣來理解課程設置的初衷:我們都是做設計的,而世界上著名的設計師一定都去過很多地方,親眼見過的東西才深入人心,這是獲取設計素材的全新方式。
  多元化思維訓練
  這門課的牽頭人,藝術設計系副主任周炯焱對這門課的看法更深入,“在電腦和英語普及到每個學生的時代,枯燥的學習對他們沒有意義,讓他們感興趣,在玩中把腦子動起來才關鍵,這也是創意靈感的來源之一。”他表示,除了這門課,設計系在一些基礎課程中,對創新思維的訓練是無處不在的。
  有一門拿舊材料設計作品的課程,老師開始不提任何要求,就讓學生天馬行空地“亂想”,交上來的作品五花八門,是學生最自然的流露。比如,有的人拿竹編篩子繡川劇臉譜,有的在燈罩上刻出扎染的花紋,燈光一亮起,投射在牆上的花紋就成了放大版,“有一個同學更絕,他做了一面牆把學院里的一條通道堵住,上面全是裝水的瓶子,中間幾瓶灌了紅色顏料,組成一個驚嘆號,以此警示大家節約用水。”這些看似“不規矩”的行為,在藝術學院都是允許的,為的就是不限制學生的創意思維。
  目前,上“多元化的設計思維訓練課程”的川大文科樓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藝術與媒介分中心裡,購置了大量與設計相關的先進設備,比如3D印表機。周炯焱介紹說,先進的機器並不神秘,只要學生需要,就可以申請使用。在各種支持下,川大藝術學院學生的作品亮相於成都創意設計展、四川省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大賽等,甚至還贏得了去知名設計公司實習的機會。現在,周炯焱打算把“多元化的設計思維訓練課程”打造得更加精細,爭取發展成面向全校的公共選修課。 成都商報記者 江浪莎  (原標題:電子科大開發APP幫農民工找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e61qeea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